陳增濤文集
中國虎變,法國豹變

陳增濤

2018 年 1 月 11 日

 


*此文章於2018年01月11日刊登*

  繼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之後,被視為二流國家的老牌列強法國的總統馬克龍也踏上了十八世紀末英國皇室派大使馬戞爾尼伯爵(George Macartney)的通商征程。由於當時通訊不暢,國際禮儀尚待建立,乾隆皇帝自視甚高而不知道大英帝國已是如日沖天,以致兩方不歡而散,為一八四二年的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今天上任不久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有鑒於法國多年來國內政局雖說平穩,但在民主政治政客紛爭,不單止國家債務沉重,外貿赤字嚴重,以致經濟積弱。作為一個有抱負有學識的年輕總統,在法蘭西第五共和的憲制下,一切大權在握,內政改革雷風厲行,更重振法國的傳統外交雄風。

  中國的最後一個王朝大清帝國在一九一一年一命嗚呼之後,到一九四九年才建立了當今的共和國。但其後三十多年政治運動不斷,內政動盪不安,其貧困的處境在八十年代末才開始改善。中國經濟的正式起飛,是二十世紀初進入世貿組織之後。在重商的政策下,中國迅速的累積了外匯儲備,通過基建的投資,國內總產值以雙位數累計增長。在鴉片戰爭之後,大清帝國精英反復思痛,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但歸根結底,還是古老的傳統文化已經跟不上文明的潮流。也是大清帝國終於從歷史中消失的原因。中國的傳統只有王朝,當今的共和國是帕萊貨,馬克斯的共產主義也是。其實中國人從頭髮剪掉了辫子,一直到腳底的鞋子,有那一樣有中國傳統的影子的?相信除了五四運動中提倡的民主思想之外,西方文明的硬體都已經融入了中華文化。中國的 GDP 超越了法國,很快就趕上美國。當然,從中國的人口來計算,是法國的二十倍,但中國已經有比法國人口更加多的富有人口,政府在調動資源的能力上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法國政府。多年來中國嘗試重新尋找自己的靈魂,重新為文化定位是一條必經的歷程。而對於三千年的宗周文化的回歸,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在虎變,“大人虎變,小人革面”的宗周傳統不會變。

  馬克龍雄心勃勃要重興法國中央集權以修正混亂民主政制所帶來的不便後果。他這次來中國可真有點像二百年前大英帝國專使馬戞爾尼伯爵之行,是重新平衡和中國貿易逆差而來,是重塑正在快速變化的地緣政治而來。對於馬克龍的 Realpolitik 來說,內政他要改革經濟,平衡貿易赤字,外交要讓歐盟強大與中美三足鼎立。就是中南海用君子豹變的眼光看待法國,何不一笑置之。你有你的虎變,我有我的豹變,小人總是革面,只是看誰變的更好。